新利体育新闻 News 分类>>
年均产量7000万辆自行车骑行为何是国内受众最庞大的户外运动?新利体育
新利体育新利体育新利体育在林荫优美、风景开阔的据点,他们身着专业的骑行服,戴好头盔,成群结队地朝着既定路线绕圈;在潮流商圈外临时搭起的户外主题展会上,受邀的知名骑行俱乐部或骑行博主,成为主办方汇聚人气的流量密码;在那些最常见的城市骑行道上,踩着共享单车、拖家带口的年轻人亦不在少数,骑行变成公园游、城市近郊游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。
和众多户外运动一样,疫情是催生骑行热的关键,但这项传统户外运动因为运动门槛低、受众群体大、对运动装备和场地要求不苛刻,在“乙类乙管”后热度仍然在快速上升。
2022年6月-2023年3月,小红书上关于骑行的笔记由不到百万篇迅速增长至175万篇,这些笔记类型包括骑行路线、骑行攻略(配速、车型、装备、穿着、路况等)、骑行摆拍、骑行风光、骑行打卡等,而且会基于用户位置做出笔记优化和推荐,迅速构建起圈层社交的氛围。
对消费者而言,骑行的确是一项决策成本、社交门槛都很低,同时能带来极大愉悦感的户外运动。南都民调中心在去年7月做过一个调研,骑行与徒步、登山并列第一,是受众群体最大的户外运动,国内民众的户外运动参与率达到34%。
在消费者的决策因素中,马蜂窝调研的结果是“亲近自然”(64.5%)、“兴趣社交”(58.2%),南都的调研结果是“时尚潮酷,适合自己”(41%)、“门槛低、低消费”(40%)、玩法多样、场地不限(38%),这些也都是骑行运动的最大优势。
那么,作为一项具有浓厚社交氛围的运动,如今国内的骑行文化究竟是如何演变而来,在疫情及疫情放开后又有怎样的流行趋势?谁在主导这股骑行文化浪潮的?社区营销院将结合马蜂窝、国海证券、浙商证券、艾媒咨询等机构观点,给出解答。
在七八十年代,以当时工薪阶层几十元的月薪收入计算,要买一辆“凤凰牌”、“永久牌”起码也要攒好几个月的生活费,凭票供应进一步增加了自行车的稀缺性,自行车一度成为家庭富裕的象征。
九十年代起,自行车逐渐按功能分化出山地自行车、公路自行车、电动自行车等,一定程度上更贴近了消费者的休闲、娱乐需求。
从2002年起,自行车被政府定义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,政府开始鼓励发展轻交通,政策上的引导让自行车市场经历了无限风光的繁荣十年。
据 Wind 数据显示, 2002-2004 年,国内自行车产量由 3958 万辆迅速增长至 7906 万辆,而在随后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一直保持年均产量 7000 万 + 辆水平。
在这期间,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、共享单车的理念普及,都让自行车行业迈向了更高的台阶,而疫情三年涌起的城市周边户外热更是让自行车新利体育、私家车这类交通工具几乎变成了必备单品。
大众对骑行的热情在提速,愿意承受的溢价能力也在提升,对高端线产品以及一套完整的骑行装备有更高的要求。据Wind数据,2019-2022年一季度骑行类装备销量增速虽有波动,但销量逐年递增,2022Q1销量已突破700万件。 据中国经营报,近两三年,随着骑行爱好者增加,高端自行车市场整体收入提升了超 20% ,千元以上自行车增幅超 13% 。
按功能和应用场景划分,自行车包括公路车,山地车,平把公路车,电动助力自行车,折叠自行车、共享单车等,公路车适用场景以运动、竞赛居多,山地车能应对崎岖不平的山地林道,平把公路车较公路车舒适程度更高,应对场景更偏休闲……
公路车虽然常见,但溢价区间很高,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对方属于什么级别的玩家。
如果只是用来通勤代步,千元级的公路车就能满足大部分需求,而且面向大众的自行车价格带很宽,3000-7000元有各种自行车品牌可选,如捷安特、美利达、喜德盛、迪卡侬、大行等。如果追求一步到位,不在装备升级上过多耗费精力,还有万元级别的,乃至定价数万、十几万,适用于发烧友的定制车型。
除了动辄万元的入门款车型,要购置齐公路车相关的配套设备,例如头盔、手套、皮把手、骑行镜、骑行服、杯架、前后灯、记录车速/踏频的码表,甚至是随身携带、小巧轻便的摄影装备,则又要上万元开销去了。
拿今天国内人均收入水平看,能够掌握资深骑行经验、对骑行装备苛刻细节的玩家,即便不是富人,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产阶层以上的审美和情趣。当然,比车、比装备只是骑行热最表象的一层解释,有很多人是真的在享受骑行带来的放松和社交,真正热爱这项运动。
骑行是一项较为传统的户外运动,受众以中青年男性居多。艾媒咨询显示,与众多出圈的户外运动不同,中国自行车消费者多数为男性(63.1%),且以26-30(25.4%)/31-40岁(36.9%)年龄层居多,也就是80/90后居多。
这些消费者不仅消费实力更强,而且更有时空的充裕度。淘宝2022年4月数据显示,二三线城市骑行类装备涨幅较高,5.20期间,淘宝自行车销量增长超50%。
二三线城市虽然没有一线城市更容易掌握社交流量的制高权,但生活节奏更慢、往往在城市近郊拥有更丰富的自然资源,所以,二三线城市民众更喜欢抓住周末或闲暇来一趟说走就走的骑行。
马蜂窝“周末请上车”同城活动在北京、成都、贵阳举办过城市骑行活动,其相关负责人介绍的经验是,用专业车辆和领队带领城市青年穿梭在郊区的林间小道,是减压的好方式。
在工作日,忙碌一天的打工人会扫上一辆共享单车,在城市的林荫小道上兜兜转转,只为打卡一家不为人知的小众美食店;在周末,家长带着孩子骑着一大一小的自行车兜风,情侣骑车出门共游湖畔湿地。骑行不像开车那么快抵达终点,但给人与空间更多撞面的机会。
或在自行车配备码表,或下载骑行App,或佩戴苹果手表,他们会在完成既定的骑行目标后“发圈”记录,分享配速、用时,记录成就感,晒出沿途的见闻,将骑行融入其锻炼计划的一部分,不断记录自我、突破自己的上限是这项运动的最大乐趣。
4、中长途的骑行,已经变成一种旅游方式,在小红书上发布的“骑行旅游”笔记数量多达26万篇。
在众多骑行路线中,有川渝贵、大湾区这种局部区域(如深圳到福建)几百公里中长途骑行,也有横跨不同地域省市(如黑龙江漠河到海南三亚)数千公里的长途骑行,骑行爱好者或结伴而行,或独自打卡,追求自由、享受沿途风光是其共同的宣言。
5、骑行不仅变成旅游方式骑行,而且通过举办赛事,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,成为地方城市的文化名片。
例如,目前国内已形成环中国、环海南岛、世巡赛、环广西四大自行车赛事,而在粤港澳大湾区绝大部分城市都拥有自己的自行车赛事,形成赛事促旅游,再用旅游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模式。再例如,成都的天府绿道自修好以来,已吸引了众多周边城市甚至北上的骑行爱好者前来打卡。
浙商证券指出,疫情前国内户外运动参与率仅有10%,近两年已提升至28%以上,而这仍显著低于欧美国家。
大量的户外运动仍处于初级阶段,意味着尝鲜的玩家居多,参与频次和人均消费水平都有限。骑行作为参与人数最多的传统户外运动之一,仍然仅有34%的运动参与率,有巨大提升空间。
骑行市场的提升空间不仅反映在整车价格带上,从千元到数万元都有相应产品的支撑;也反映在相关装备上,想要从入门到进阶,真正掌握好车与人的协调,有太多细节需要拿捏。
更重要的是,骑行带来的无形资产:给人带来的自律和超越感,给城市空间、商业样态更多的可能,给城市经济、城市文化注入一股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