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利体育新闻 News 分类>>
新利体育为什么山地车那么流行公路车却很少有人骑行骑?
新利体育新利体育公路车是在“铺设路面”骑行的,山地车是在“较差路面或是非铺设路面”骑行的。
我们来看看中国马路上最普遍的“巨大”牌自行车中最普遍的一款山地车的宣传图。请注意图中的路面。
从各大厂商的定义,似乎山地车就根本不适合在城市里面骑,但是为什么国内骑车的情况是山地车的人确实大大超过了公路车,以至于我们时常看到柏油马路上编队骑行的山地车(山马党?)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要从国人意识、公路车自身两方面分析。
先入为主,山地车运动(注意我说的是“运动”)在国内的发展时机给国人的观念冲击。
中国接受新事物历来是比较晚的,不光自行车这项新事物的接受晚于欧洲发源地百多年,同时中国受美国的影响远远大于受欧洲的影响,改革开放的80-90年代,正逢山地车运动在全球的大流行,很多人就先入为主的接受了山地自行车为比赛用自行车的概念。而此时大部分中国人对环法的概念是,环法是虾米东东。
为了便于操控和对突发事件作出反应,山地自行车骑行姿态比较挺直,视线更接近人走路的姿态,用腰部受力。而公路车姿态前倾,头部超出身体很多,容易造成初学者的危险感觉。其次公路车骑行姿态下趴,对身体柔韧性要求较高,身材要求也不小(大肚、大胸都是问题)。再次,公路车骑行姿势需要上臂、腰部、大腿都受力,一旦姿势错误,骑久了就会腰酸背痛,造成很多人感觉难以上手。最后,公路车往往要求脚通过锁鞋固定在自锁脚踏上,更是给初学者过于专业,难以入门的观念。其实,上述问题和观念都可以通过经验的积累来纠正和转变。公路车本来就是为了长途骑行设计的,只要正确并习惯了,就会体会到公路骑行姿态的效率和优势。对于锁鞋,不管山地还是公路,锁鞋都是为了骑行更加安全。
公路车运动相对于山地车运动的最重要一点就是,骑公路车的目的就是在保证身体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,以速度优先。很多人入门公路车时抱着各种各样目的,但最终要不是走向挑战自我,要不是就走向了竞技。所以一旦决定入门公路车,也就意味着告别了那种慢悠悠不出汗的骑游的状态,也告别了和一大堆水平参差不齐的车友列队刷马路的状态,当然,也告别了DH这种激烈运动的状态,这和不少有条件购买公路车的人的目的是不相符的。
公路车运动的每项内容都要提前计划或者知晓,譬如踏频、均速、什么时候到什么位置、跟车距离、什么时候喝运动饮料,什么时候喝纯水,带多少补给....等等什么都要提前计划。“一场说走就走的远行”,仿佛公路车是做不到的。一旦入门了公路车,你就像是一名数学家,零件的重量、每个档位的齿比,每个部件的里程数...有时候你会怀疑你是不是成了偏执狂。这对于普通人来说,太累了。
公路车尺寸严格,身高要求基本5cm一档,更不用说倾角、把立、曲柄、坐轨等带来的诸多尺寸协调问题。一般是要求做个专业fiting的(单独做的话价格几百到几千元不等),但对连改变骑行姿态都不愿意改变的人,让他们花2个小时做个fiting,那更是不敢多想了。可是公路车“
,不论是尺寸大了小了,骑行中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。所以很多人在尝试了错误尺码公路车(自己买或者试着骑了其他人的车)后,就放弃了。对于厂商来说,公路自行车5cm一档,中国人按160cm-190cm的身高跨度,一个车架至少要准备6个尺码,更不用说公路车车架不光以尺寸区分,还以用途分为速度车架、爬坡车架、古典车架,TT车架,铁三车架等,这比山地车的尺码16.17.19寸的准备要多得多了(即使山地车也分为普通越野、速降、飞跃等),厂商也不太愿意产品线拉得太长。同样,对于公路车青少年普及
700c最低身高160cm的要求,身高变化带来的换车架问题,又是一棒子打倒一大片。
公路车的整车、零件供应商经过多年的发展,基本都形成了各自的体系,每个厂商都有和竞争对手同级别、同价位的产品,同时又各自不断的塑造新的技术壁垒,专利壁垒,材料壁垒,其的结果就是整车和零件价格始终处在高位。所以说公路车不谈性价比,购买的准则就是
对于新手入门的车来说,哪怕目的是入门休闲,其定价都应该在裸车3000左右,加上其他装备,总共投入应该要接近4000了,这个起点应该是比山地车高了不少。对于国人普遍拥有的“便宜又大碗”的心理,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。
中国目前铺设路面仍然停留在很初级的阶段,城区以外沥青路面、水泥路面都是很好的道路了,有些道路仍然是土路,较平整的高级沥青混凝土路面都是近几年的事情。对于较差路面,公路车也不是说很容易爆胎,但是容易把轮胎卡住。走烂路带来的颠簸感也使公路车骑行感觉逊于山地车。国人历来谨小慎微的心态和路面条件的制约,公路车在中国的发展初期似乎先天不足。
公路车的骑行姿态决定了不能有太重的东西压在背部,所以公路车宁愿用腰包都不用背包的,而且公路车载物的空间确实需要精打细算,但是你也可以像不少人一样只带三样东西远行,人、车、银行卡。
综上,山地车“目前”在国内的确比公路车吃得开。但是随着路面条件的好转和国人接触面的拓宽,我相信公路车以后还是会越来越常见的。
这车把是什么吊样子,太难看了(吐槽下bing输入法,竟然没有diao字);
1 新鲜劲儿一过,感觉骑车没有那么潇洒,而且好累,还是坐车舒服。车被丢在一边落灰,或者干脆二手卖掉。
2 用来上下班通勤,逛街买菜,装个后货架载妹子,偶尔出去骑游,相对自行车本身,更注重骑行。
3 成为器材党,专注于各种改车,研究各种零部件,越来越少骑车,最后退烧,二手区出车,自行车再见。
4 努力训练,相对于越野的刺激,更喜欢在铺装路上飙车,但对公路车心存不屑,相信自己可以用山地车超越公路车。
5 努力训练,相对在铺装路上飙车,更喜欢越野的刺激,器材升级,硬尾改软尾。
6 努力训练,发现公路车才是自己的归宿,果断出掉山地,换上公路。越来越关注训练的科学性,锁鞋,心率计,训练台等一一购入,周末有空的话必定会骑上车出去检验训练效果。
以前中国路况不友好!山地车的通过性远高于公路车,加上直把的易操控性,和外观的皮实耐用性,入门价格不高!再加上一些骑友的盲目跟风,就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山地车!
不过现在的情况改变了,路况越来越好,单车知识的普及,就成都的骑行圈来说,公路党是越来越多了!更多的骑友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公路车了!
本人从接触自行车开始就一直骑得公路车,从来没有骑过山地车,因为我个人就喜欢公路车,已经到了不骑公路车我宁愿不骑车的地步,哈哈哈哈(绝对没有鄙视任何种类的自行车的意思哈!)
公路车的劣势:胎细胎压高,没有减震,颠,安装货架比较麻烦,必须轻装或背包!以及弯把的操控性及骑行姿势对身体柔韧性要求较高,俗称废腰,一不小心就腰酸背痛的!(这一点处理好了就是优势)!
优点:重量轻,骑行阻力小,爬坡轻松(用爬坡套件),不易扎胎(对,这是优点,很多人对公路车误解就是容易爆胎,实际不是这样的,只要在胎压足够的情况下,是不容易扎胎的!细胎对地面接触面积小,碾到玻璃渣,铁丝的概率也小!本人每次长途平均扎胎只有1次!),弯把的姿势可换多,如果你身体够柔韧新利体育,就能把上面最后劣势一条转换成优势,弯把至少有3个把位,根据不同的环境变换把位,调节姿势,降低风阻,降低身体疲劳!
写那么多只是希望更多人了解公路车,喜欢公路车!同样我也尊重选择山地车和折叠车,甚至趟车的车友!本人目前4辆单车,2辆弯把公路(1个钛架长途,1个钢架通勤和郊游),1辆平把公路接送孩子,1辆折叠车目前挂墙上,这里希望大家在骑行中找到乐趣!下面附本人这几年骑行长途的照片!一直坚持背包长途!不适应背包的骑友的确会非常难受的!所以公路车长途更是少见!
14年骑行海南岛,青海湖,15年骑行台湾岛+川西环线年骑行重庆,川藏线,中尼线!全部用的公路车!与山地车不同,公路车长途只有三个原则,轻装上阵!轻装轻装上阵!轻装轻装轻装上阵!下面发点照片!
而不是运动器材。特别是在十多年前,在那个不是家家都买的起汽车、摩托车,电动自行车还没被发明出来的时代,自行车就是大人们上下班,孩子们上下学的交通工具。而在国外,自行车不只是代步工具,自行车运动(无论是公路赛、公路越野赛、还是山地赛)是一项看起来津津有味、激动人心的竞技运动。记得当年《破风》上映的时候,我在豆瓣上看短评,有个评论让我印象深刻: “让观众坐座位上花两小时看一帮人骑自行车,有意思吗?”,很说明问题。
虽然现在很多人买自行车的目的已不仅是代步,而是已经向骑行运动上靠拢了,但上述旧的观念还未完全摒弃。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,大家在做选择时,便更倾向于选择山地车(入门级选择多而便宜,骑起来貌似更舒服,车子本身也更耐用)。
经济实力门槛:倒不是说老百姓没钱,而是观念的影响,限制了大家在自行车运动上的投资。这让正儿八经的入门变得阻碍重重。毕竟,花一千多甚至几百块买来的公路车,只会让人在尝试几次后觉得骑公路车很难受。当然,公路车往高端里玩也是个无底洞,有点像单反永远有更好的镜头一样,公路车永远有更轻、更结实、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配件等你去投资。更别说除了车之外,还有骑行衣、骑裤、码表(行车电脑)、踏频计、心率计、功率计、室内训练台等五花八门的配件和周边用品给你剁手。当然,钱绝对不是阻止大家入门公路车的首要因素,就算穷也有穷的玩法,比如买二手、网购配件等等。
上手门槛:与山地车相比,公路车车把较窄,在低速和颠簸时更难控制;公路车轮胎较细,吸震能力较差,前叉也没有减震,在颠簸路面上车把震动更大,会让初学者害怕;公路车变速器不像很多山地车那样有档位指示,需要自己通过肉眼或踏板力度判断当前档位;公路车流行锁踏配合锁鞋,把脚牢牢固定在踏板上,而不能随时取下,也可能让某些初学者生怯;公路车还有很多讲究,比如骑行姿态、踏频等等,如果没有循序渐进的指导或系统的自学(就目前的国内的环境来看,无论是他人指导还是找材料自学,都没有在国外那么容易获得),初学公路会一头雾水,找不到重点。
维护门槛:由于公路自行车追求车身轻、阻力小,公路自行车的车架和配件相对来说会更精致和脆弱,和山地车比没那么耐艹。因此为了让公路车的车架和配件使用寿命更久,很多维护是必要的:比如每骑一定距离就检查一下车身和部件(刹车好不好用,换挡是否灵敏骑行,转动部位是否有异响等等)、洗洗车(传动系统除油上油、清理刹车C夹缝隙里的泥垢等等)、甚至给车身打打蜡等等,这些对于很多只想买车、骑车就算的人来说,有一定门槛。除了维护,如果车子真的出了小问题,比如BB异响、换挡跳档等,如果周围没有靠谱的单车店,要自己解决相对也比较困难。
公路自行车作为一项在国外流行的大众运动,在国内相对其它运动比较小众。这里面有各方面的原因:媒体对自行车运动的宣传远少于球类运动(甚至山地自行车赛都很少报道和转播);销售和维护单车的商家不多、水平有限;消费者对于公路自行车运动的认识不强等等。
公路车社区还处于发展阶段:相信国内也有很多公路自行车业余爱好领域的开拓者和高手,但有种感觉是他们仍在追求更轻更快的路上,还没有精力静下心来和很多潜在的初学者分享公路车的入门知识,甚至手把手带他们。当然我本身没有接触内地的公路车社区,这也只是臆测。
我在香港工作和生活,把公路自行车作为一项业余运动爱好(16年底才开始,也是十足的初学者)。香港给我的感觉就是整个公路车社区的氛围很浓厚,线上有各种二手交易论坛、群组,线下有很多单车店、骑行俱乐部、骑行团等等。初学者有很多资源可以学习利用,而高手也很愿意花时间向初学者介绍这项运动,以及带他们入门。我家附近有一家Rapha单车运动品店,虽然我本人还不是他们的客户(因为Rapha东西真的很贵),但是我每周日会参与他们组织的骑行活动。谁都可以参加,里面各种水平的都有。不过快的那群永远都会在checkpoint等最慢的一位跟上才继续出发,大家相互照应、鼓励。高手也经常会和我们分享一些单车维护上的心得。记得前段时间在Rapha香港的Facebook群组里,发了教授初学者使用锁鞋的活动照片。看到各个年龄段人们认真听讲的样子,感觉真的很好:
随着我们对于公路车运动的认识越来越丰富深刻、国内运动氛围日渐浓厚(看看遍地开花的马拉松)、公路自行车知识的普及、以及最关键的:越来越多的高水平业余爱好者开始传道授业,甚至办俱乐部开单车店,相信越来越多的自行车爱好者会意识到,他们爱上的是公路自行车,并重新选择公路车。